对话美的CTO卫昶: 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厂, 三个月内会推出“超人形”机器人
- 2025-08-01 01:58:15
- 141
7月26日,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第一天,会场现场人头攒动。
在美的AI科技家电品牌COLMO展台现场,有两台人形机器人在穿梭移动,引来了不少观展者的关注。
自2016年收购库卡以来,机器人业务就是美的集团(000333.SZ;00300.HK)“第二曲线”的核心支点之一。或许正是由于有此积累,美的“一步到位”,在今年3月快速推出了人形机器人样机。
今年3月,美的副总裁兼CTO卫昶公开了美的在机器人赛道的全面布局。
一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二是家电机器人化,在家电产品中融入机器人和AI技术,例如视觉识别、机械臂运用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三是聚焦机器人整机开发,深入挖掘应用场景,积极布局核心技术。
如今2025年已经过半,美的“机器人化”战略进展如何?
谈进展:类人形、全人形和超人形多应用布局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图源:美的)
在WAIC上,卫昶在接受时代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美的在三条路线上都有进展,未来也将持续投入。
今年WAIC,COLMO带来了家电行业首个落地应用的智能体,让全屋家电家居实现“多维感知-自主学习-推理规划-决策执行”,提升智能家居对场景的理解能力。
COLMO超级智能体的应用场景包括全屋空气自调节、全屋智能用水、智能营养健康、全屋智能光影、全屋智能安防、全屋能源管理等多个智能生活场景等。
卫昶告诉时代财经,除了COLMO的智能体,美的今年已经陆续上市了DeepSeek空调、下一代智能感知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微波炉等产品。
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应用上,美的正联合上海、顺德、德国团队开发针对特殊工业应用场景的智能化工业机器人。
美的此次参展,带来了旗下的两台机器人:轮式底盘的自研家居人形机器人美拉和自研双足人形机器人美罗。
今年WAIC的热闹背后,一个问题也盘桓在人们心头:人形机器人,是否真的有必要?
卫昶强调,美的对行业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公司业务有工业制造和门店销售等诸多不同场景,为旗下的机器人产品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
此前,美的已经在规划人形机器人在工商业领域的探索。
5月,美的人形机器人进入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从事巡检、机器运维、设备检修等工作。
而美的中央研究院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高级研究员孙智宇在此前受访时透露,下半年美的的人形机器人将会走向门店,提供导览、家电操作演示等服务。
“我们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被规划为3个类型——类人形(无双脚)、全人形以及超人形。”卫昶告诉时代财经,美的对超人形机器人的设想,是具备极致性能和特殊能力,能做到人类不能做的事。计划两三个月内推出,预计年底前就会推出样机。“我们在探索将它(超人形机器人)用到一些特殊场景。”
谈愿景:挖掘产品力,让人形机器人“值得买”
一个事实是,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想要留在牌桌上,企业需要持续地投入。为什么美的愿意在这条赛道挖掘?
“人形机器人的工业应用、商业应用和家庭应用与美的业务高度相关。工业上,美的有大量工厂可使用机器人;商业上,美的有很多门店可以利用机器人进行交互;家庭应用上,若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将成为家电业务的拓展,就像空调、冰箱等家电的发展历程一样。”卫昶这样描述人形机器人在集团内的战略地位。
(WAIC2025上,美的自研人形机器人在COLMO展台图源:美的)
目前,美的的人形机器人产品都处在产品开发和验证阶段。没有规模化推广和应用,也没有明确的商业化目标。
卫昶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市场价值本质上取决于其产品力表现——即产品功能是否契合用户核心需求,是否能够实现技术性能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以做家电为例,虽然需要投入购置成本和空间资源,但因其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生活需求,最终成为家庭必需品。我相信只要找准真正具有用户价值的应用场景,同时持续进行技术迭代,人形机器人产品也会有被认为‘值得买’的那一天。”
“我对AI,机器人的发展都非常乐观。”他告诉时代财经,“我们会在这个新兴领域做长期投入。”
市场动向印证了这一战略判断。7月,美的集团副总裁兼智能家居事业群总裁王建国公开表示,集团计划在未来三年至少投入500亿元,用于重点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