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应链物流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点感想

  • 2025-08-05 03:30:46
  • 265

在物流行业不断迭代的今天,创新并非锦上添花,而是驱动效率、穿越周期的关键变量。本文从从业者视角出发,分享对供应链科技发展的观察与思考,探讨智能化、数据驱动、生态协同等趋势下的可能路径。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数字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供应链物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正以”智能化决策、数字化连接、自动化执行”的三重路径重塑着供应链的价值创造方式,推动行业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跃迁;

供应链技术发展趋势

一、中国供应链物流智能化发展框架之智能化

1.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LLMs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LLMs)在视觉问答、视觉理解与推理等任务中表现出卓越性能,使其成为研究与应用的主阵地。当下多模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持续拓展,为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多智能体Multi–Agent

2024年是AIAgent真正爆发的一年。数据显示,82%的技术高管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AIAgent集成到他们的技术栈中。另一方面,运用多个大语言模型(LLMs)以减轻单个模型的局限性、解决更复杂任务的多智能体协作方案,也受到了关注。借助改进的通信协议和任务分配机制,多个AIAgent能够更高效地协同工作。例如,在复杂的物流规划任务中,多个Agent可以自主协调,共同完成路径优化、资源分配等任务。

二、中国供应链物流智能智能化发展框架之自动化

1.无人机

低空活动主要在距离地面3公里以内的空域进行,本质上属于通用航空的范畴。但与传统通航相比,它从传统的中高空飞行转向低空作业,从有人驾驶过渡到无人驾驶,从依赖燃油的推进方式转变为更加环保的电动化,同时展现出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这些趋势充分体现了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无人化、电动化和智能化。

现阶段,无人物流发展以支线、末端为主。2024年4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提出2027年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实现商业应用,2030年支撑和保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安全高效运行;

2.无人车

近年来,中国无人驾驶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统计,2023年中国低速无人驾驶行业销售规模约85亿元,同比增长63%;各类低速无人车销售数量约24500台,同比增长22%。预计2025年,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总体销售规模可达160亿元,充分体现了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的巨大潜力与吸引力。

3.仓储自动化

全球机器人市场2024年表现不佳,全年初步统计销量为52.1万台,同比2023年下滑0.2%,其中美洲、欧洲市场销量分别下滑超过6%、9%,中国市场销量增长约3%,亚太其他地区销量下滑0.8%。中国AGV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AGV移动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数量12.5万台,同比增34.4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数量将达到15.39万台。

三、中国供应链物流智能化发展框架之数字化

四、供应链物流创新趋势总结

1.智能技术加速落地

AI、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加速落地,推动供应链物流行业新一轮降本增效探索与模式创新;

低代码、aPaaS技术赋能科技服务商以平台模式,提升客户服务、沉淀通用能力;

2.平台模式持续深化

供应链的复杂、变动性,凸显协同平台的价值,支持端到端可视化;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强调围绕商业目标的供应链整体协同,从经营至运营、从计划到执;

平台模式冲击传统货运市场,变革资源组织方式与效率;

碳管理平台兴起,并与业务场景融合;

3.无人技术照进现实

国内仓储自动化围绕场景持续创新柔性、智能解决方案,并向海外市场输出能力;

政策试点为无人驾驶技术落地创造了发展窗口期;

4.未来已来

供应链“智能-数字-自动”三角进化已从技术试点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智能化为脑(AIAgent自主决策)、数字化为脉(全链路穿透)、自动化为肢(机器人低空经济),三者协同推动供应链从“成本中心”转型为“价值引擎”,未来竞争核心在于科技渗透速度与生态协同深度;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从供应链时代再到如今AI时代,谁是这个时代的前行者?谁又将是下一个时代的弄潮儿?让我们拭目以待,且听风吟!

注: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网上,仅供学习,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